山东交通学院“三个推动”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山东交通学院立足于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类专业特色,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通过推动“全面性、应用型、系统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山东方案。

一、创新育人机制,推动“全面性”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从顶层设计探索打造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集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做到高位推动与全员发力相结合。

坚持高位顶层设计,着力体制机制全保障。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全面负责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统筹推进具体实施;印发《山东交通学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明确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实施范围等,统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完善落实机制,推进绩效考核制度和二级管理办法修订,制定教学改革专用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将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作为二级学院(部)年度绩效考核、教师教学荣誉、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坚持末端全面发力,着力教学改革全覆盖。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从而全面推动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质量。截至目前,2022年秋季学期,学校各本科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全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覆盖全部62个本科专业、240门课程、2万余名学生;其中,高水平学科覆盖的15个专业、26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19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均参与改革。

二、聚焦育人导向,推动“应用型”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突出应用型课堂教学,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设计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与考核评价,提升学生技术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

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着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基于产出导向,构建高效课堂,鼓励教师开发活页式教材,以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及时将前沿成果、现实案例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和运用”的低阶目标走向“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目标;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智慧教学环境”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鼓励教师使用雨课堂、智慧树等平台,督促教师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培养新时代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从“一考定成绩”到“全过程学业评价”,着力优化学业评价方式。紧密联系“课堂”与“考试”两个关键环节,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完善全过程学业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数据跟踪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产出与学习状态,使用包括课堂表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个人演示、单元测试等方式考核课堂教学的阶段效果,利用诊断性评价及时发现困难学生,并根据学生的阶段反馈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课程教学目标渐进式达成;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鼓励教师基于课程目标设计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非标准答案考核方案,考察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双提升。

三、提升育人能力,推动“系统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制定教学改革专用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化统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培养方式等一体化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改革质量。

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系统改进教学模式。学校组织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中期调度会,全程跟进、严格把关,确保改革教育理念、举措以及培养模式的谋划布局传递给每一位教师、落实到每一个课堂;建立学校、教学单位和基层教学组织三级培训经验交流机制,组织开展暑期专题培训;联合校内校外力量,组成以校外专家、教务处负责人、二级学院(部)教学负责人和课堂教学专项督导组成培训队伍,宣传“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从“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学习”,系统改进培养方式。聚焦课程教学、课程建设、课程质量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演练,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将“课堂教学内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如何改革”“学业评价方式如何改进”三方面内容进行细化,形成“一课一策”;增加小班化教学比例,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以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每门课进行不少于4次线上师生演练,督导跟课打磨“一课一案”,助力教师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实现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


教务处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教务处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处长信箱:jwc@wfu.edu.cn